五行学说的关系,为什么五行学说不被认可

五行是指的什么?它和人体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

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 中医里属木的器官有肝、胆、眼睛,属火的器官有心、小肠、舌头,属土的器官有脾、胃、口,属金的器官有肺、大肠、鼻,属水的器官有肾、膀胱、耳。


简述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学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所谓神,即人的活力之源,气中之粹。
气周流运转,乃化阴阳。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相互作用,乃生五行,北水,南火,东木,西金,中土,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在解释人的生命活动时,以五行特性归类五脏、五体、五志等,来阐述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制化与胜复的关系,从而对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病理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养生中的“生克乘侮”是指什么?

陈双延(男)
陈双盈(女)


什么是五行学说?什么是阴阳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第二种观点]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行之间具有什么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在研究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特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生克制化”,即五行相互之间既有促进、助长,又有制约、抑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具体内容如下:

相生:即促进、资生、助长之意。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资生、助长的作用,如木可以助火燃烧,叫做木生火;水可以滋养木生长,叫做水生木;火燃烧后成灰而变成灰土,叫做火生土;金埋在土中,可认为是土生金;金熔化后变成液汁,可以认为是金生水。《难经》中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

余可类推。五行学说还规定了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制约、抑制之意。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制约、抑制的作用。如水可以灭火,叫做水克火;火可以熔金,叫做火克金;金属制品可以伐木,叫做金克木;木生土中可以疏达土壤,叫做木克土;土可以筑堤挡水,叫做土克水。这种关系又称“所胜”、“所不胜”。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例如金克木,金对木讲,木为金“所胜”,金为木“所不胜”。余可类推。五行相克也有固定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五行之间就是在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关系中保持着动态平衡。五行间的这种关系又称为“生克制化”关系。例如土克水,如果只有相克,水被制约,就会越来越弱,但是水又生木,木可以克上,因此水又间接地对土进行制约,而土又生金,金可以生水,所以土又间接地促进了水,这样才保持了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作了很好的说明:“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如果五行之间出现异常的克制现象,破坏了五行的平衡,称为“相乘”和“相侮”。

相乘,是指某一行对另一行过度的相克。由于某一行的过度亢盛,恃强凌弱,超过了正常制约的范围,在五行学说中称为“相乘”,如木克土,木行太盛,过度克土,称为“木乘土”。

相侮,是指反克。如木克土,而土行太过,不仅未被木所制约,反而欺凌木行,叫做土侮木。


中医五行乘侮是么意思啊?求老师详细解释。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
中医五行
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