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成书时间,周易原著版本

《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组成的,关于此书的成书时代众说纷纭,不能统一。
一、是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研究后认为:天地对立的概念,在中国思想史中出现很晚,周朝的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没有“地”这个字,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代。
二、是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研究发现:卦的爻辞中有“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伐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所以推断《易经》成书不会晚于周成王时代。
三、成书于殷周时期。金景芳等研究:《易经》是殷周时期的作品。他们认为”卦出于巫“。古代的巫师将逐年总结的大量的古巫活动的记录,经过整理成文,写成了《易经》。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易经》学者的赞同。后人传说:《易经》的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


简述《周易》成书的几个重要阶段?

一般认为,伏羲始作八卦,后来周文王把八卦相重叠生成六十四卦,周公又为每一卦加上了卦辞和爻辞。这就是经的部分。
孔子为周易做了易传来解释,也叫十翼,极大丰富了周易的哲学内容。
后世把周易的经传合起来成书,就是现在常见的内容。


易经成书什么时候?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作者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易经的?

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易经》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的成书时代

周易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诗经http://baike.baidu.com/view/4976.htm


《易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易经以64卦为主,周文王写的。